后疫情时代电力行业要以变革谋发展

时间:2021-01-14 16:47 作者:gdchina 分享到: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2020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258号),对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同时延长已发布的疫情期间支持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费政策的时间至2020年6月30日。

尽管低用能成本不如金融、财税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刺激来得直接和明显,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嵌入实体经济方方面面的电力价格,显然对于拉动疫后经济恢复、刺激电力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网企业扛起央企责任

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响应258号文并采取8项措施,针对上述用户减免电费约489亿元,支持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南方电网公司也同步积极响应了258号文。

258号文的发布尤其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表态让利责任不向发电企业等上游企业传导,不向代收的政府性基金分摊,凸显了政府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和两家电网央企的社会责任形象。

电网企业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执行发改委政策的反映速度快,在文件发布当天,两家电网公司就正式发布了上述政策;二是电网企业主动表态承担全部减免成本;三是在实施路径上直接通过电网退费,不等待地方物价部门发布结算电价后再退费。

除此之外,电网企业还实施了其他的硬核举措。例如为疫情防控重要用户、生产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物资新办企业和扩大产能企业开辟办电绿色通道,不受容量限制实行“三零”服务,免收高可靠性供电费;对因流动资金紧张、缴费有困难的疫控物资生产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行用电“欠费不停供”措施,可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补缴电费,不计违约金;疫情防控期间,缴纳电费中承兑汇票允许收取比例提高10%,所有电力客户实施电费违约金时间暂且推迟,是否继续延迟视疫情防控情况再行确定;加快工程物资招投标采购供应,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等。

电网利润下滑态势逐步缓解

有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两大电网公司净利润同比骤降,合计净利润仅为86.85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净利润同比下降81.37%,南方电网同比下滑61.59%。国家电网更是出现近十年首次一季度业绩亏损的局面。

梳理两大电网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可以发现,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下降;二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两大电网公司响应国家发改委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政策,共计减免电费约595亿元。

通过实施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2020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19650.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878.3亿元下降了1.15%。其中,营业收入1945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726亿元下降了1.37%。2020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营业总成本约为195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474.4亿元增长了0.42%。其中,营业成本18446.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356.4亿元增长了0.49%;利润总额294.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80.4亿元下降了49.2%;净利润183.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34.3亿元下降了57.8%。

从2020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数据对比不难看出,虽然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利润降幅仍超过50%,但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全社会复工复产加快、售电量恢复,电网企业利润下滑态势将逐步得到缓解。

有专家指出,虽然电网利润大幅缩水,但在新基建加持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会加快特高压建设。特高压项目投资大、链条长、长期效应明显,同时,能为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其他新基建耗能大户提供电力支撑,并满足疫情后全社会用能回补的电力需求。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13交11直”特高压工程。2020年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达181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近5411亿元。在建在运特高压线路长度、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8万千米、4亿千伏安(千瓦)。1000千伏蒙西—晋中、驻马店—南阳、张北—雄安交流工程和±800千伏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直流工程,这6条线路计划2020~2021年建成投运。

与国家电网特高压投资的“大手笔”不同,南方电网在国内投资方面,计划未来投资项目众多,尽管在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拨款等方面有一定资金保障,但总体来看,由于资金需求庞大以及受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影响,未来仍将面临一定资本支出压力。

降低用能成本需要长效机制

作为助力复产复工的阶段性政策,此轮阶段性降电价、减免容量电费所涉及的金额和范围已经超过了此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降低制造业电价5%”的范畴。同时,2020年两会上宣布“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2020年底”。在继煤电、电网领域不同程度地通过市场安排和行政指令争相让利后,水电、核电等边际成本较低的电源或将接棒,成为未来降电价的主力军。

当下,我国正在从人均年收入1万美元向1.5万美元的中高收入水平迈进,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还是释放国内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客观发展需要,都与十余年前交叉补贴实施的初衷和背景发生了明显改变。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政策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利益调整,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需要转换并聚焦有利于充分释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共赢方案。随着电价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分时电价、分季节定价等需求侧管理手段,都可以与现行的居民阶梯电价相结合,在逐步将居民用电成本向合理化方向靠拢的同时,缓解交叉补贴对于工商业积年的沉重负担,进而形成在较少降低居民用户用电效用的前提下较大幅度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的预期效果。

当前,随着优化营商环境等诸多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获得电力”指数在电力接入的成本、响应时效和服务质量上都已大幅提升。但是面向企业的降成本长效激励机制,以及用户侧专业的服务市场还未见雏形,售电领域和节能服务公司普遍还未能将降低用电成本的服务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

无论用电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的占比高低,企业都存在降低用能成本的天然诉求。单纯依赖于电网企业提供主动服务,始终存在着供用两端利益此消彼长的悖论,正因如此,通过市场服务于企业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即便在以配网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创新背后,依然涉及到许多体制机制的掣肘,但随着售电侧、增量配电改革的艰难挺进,企业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管理的新蓝海已经吸引着众多社会资本前赴后继。当资本就位后,则等待体制发力来彻底撬动用户侧服务市场的放开——通过允许专业的配售电公司通过代管、租赁、收购或混合所有制改造等方式,激发企业降低用能成本的外部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减轻政府、企业的资金投入。

同时,针对于解决企业实际用电需求的优化分析、配电设备运维,以及红线外的外接线路工程,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企业获得电力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实现规模效应,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增强企业获得感。

非常时期,往往意味着非同寻常的机遇。疫情或许将改变社会治理的传统方式,改变企业生产运营的思维模式,抗击疫情也为电力体制改革营造了一次再提速的良好契机。无论疫情面前,或是疫后经济恢复,电力行业都已经并持续贡献自己的“10倍努力”,为完成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赋能聚力。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典型用户success case